傅抱石(1904年—1965年),是二十世紀最負盛名的中國畫大師之一。我們熟悉的那幅懸掛在人民大會堂的巨幅設色山水畫《江山如此多嬌》就出自他與關山月的手筆。他不僅創造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新皴法(抱石皴)和散鋒亂筆的獨特畫風,還在中國畫史、畫論、畫法,尤其是對石濤的研究上卓有成就。近日,河北美術出版社推出《大化驚高風——傅抱石作品集》,為讀者進一步了解傅抱石、了解中國畫提供了專業視角和有效路徑。
本書由武漢美術館館長陳勇勁、“大化驚高風——傅抱石作品展”策展人宋文翔主編。全書收錄了傅抱石的山水畫、人物畫共計59幅,分為“意與古會”“心與賢知”“境與景合”三個章節,展示了傅抱石意境深遠的山水畫、形象高古的人物畫,以及他在國內外的寫生作品。書中還輯入傅抱石簡介、年表以及傅抱石作品研討座談會紀要、研究文章集萃等相關介紹文字,全方位闡釋了傅抱石山水畫、人物畫的筆墨呈現和藝術風采。
書中收錄了大量傅抱石經典山水作品,包括《秋林水閣圖》《竹下騎驢圖》《松崖對飲圖》《瀟瀟暮雨》《千峰送雨圖》《臨石濤山居圖》和臨摹顧愷之的《云臺山圖》等,充分展示了傅抱石從師古的心領神會到蹤跡大化的“抱石皴”的演化。特別是《瀟瀟暮雨》等作品體現了傅抱石繼承發展石濤繪畫思想創造的“抱石皴”的藝術特色。他沖破中鋒、側鋒、破鋒等傳統筆法,使用“散鋒筆法”,在畫紙上捻轉用筆,使筆鋒散開,自由瀟灑、氣韻生動,在對山川肌理酣暢淋漓的捕捉中呈現出自然山水的真實面貌和無限生機。
書中還輯入傅抱石以屈原、屈原作品人物、魏晉賢士為主的人物畫若干,充分體現了傅抱石與古今賢士的性近心知。在傅抱石筆下,屈原、“竹林七賢”、杜甫等人物形象面目古樸,氣韻生動,人物的悲憤、悒郁、蕭疏放逸以及內心深處不可名狀的哀傷與沉重都躍然紙上,令人感到他不在畫人,而在畫心境,在表現人生的際遇,表達對人物的理解與共鳴。
寫生是傅抱石最為重要的繪畫題材,他一生的繪畫創作,絕大部分都與大自然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本書特別開辟專門章節,通過大量傅抱石在國內以及海外寫生的作品,展現了他將真山真水作為擬人知音、在原有筆墨基礎上大膽創新的成果。傅抱石不僅將游歷所見題材作為創作的對象,而且也將自己非常熟悉的常年工作、生活的地方的景色入畫。在東北寫生時,傅抱石隨身攜帶《地貌學》,根據地質學的原理,解剖一切真山水,從而奠定作畫的基礎。因此傅抱石的山水畫集嚴謹的理性認識與狂飆驟雨似的感性揮灑于一身,表現了天地山川的郁勃黮暗,雄奇巇崄。有評論家認為,二十世紀的山水畫大家中,能把強烈的個人感情、人生觀與宇宙觀融入山水畫的構思的,傅抱石是最突出的一人。
本書裝幀古樸,印刷精良,文字采用簡體豎排,版式的復古與內容的雅致相得益彰,全方位展示傅抱石作品的高清大圖以及局部細節,清晰呈現了傅抱石的筆墨藝術,不僅能讓讀者從中體會到傅抱石對水墨畫創作的不斷思考和變化,也為藝術愛好者全面了解傅抱石的創作思想以及其在二十世紀美術史發展中的意義提供了重要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