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講述“永遠活在人民心中的縣委書記”谷文昌先進事跡的長篇報告文學《谷文昌:人民至上》由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谷文昌于1915年出生于南太行山東麓的河南林州。1950年,他隨解放軍南下渡海解放福建東山,之后留在那里任區委書記、縣長、縣委書記。2021年是谷文昌同志逝世40周年,著名作家徐富敏傾情創作了長篇報告文學作品《谷文昌:人民至上》,以強烈的革命激情和生動形象的語言,緊緊圍繞“人民至上”這一主題,講述了谷文昌在上個世紀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帶領東山人民戰勝風沙、建“綠色長城”、修筑海堤、將荒漠化的孤島變成半島,在老百姓心中樹起一座不朽豐碑的感人事跡。
本書既嚴謹真實地記錄了谷文昌的人生經歷、先進事跡,又展現出極強的文學藝術性。書中大量運用心理描寫、對話描寫、環境描寫,以生動豐富的細節,全方位地塑造出立體的人物形象,讓讀者在閱讀時產生身臨其境之感,真正感受到“執政為民、艱苦奮斗、求真務實、致力發展”的谷文昌精神。
作者在創作中采用革命現實主義手法,沒有回避東山這個閩南小縣的貧困真相。書中寫到,解放初期的東山縣,一年中刮6級以上大風的時間長達150多天,全島194平方公里的土地,森林覆蓋率僅為0.12%。數十個流動沙丘隨著風勢不斷向人進逼,東山人不得不扶老攜幼外出討飯。谷文昌正是身處如此艱苦的環境,開始了改變東山面貌的偉大斗爭?!肮伯a黨人,不能做自然的奴隸,不能聽天由命,不能在困難面前退縮!”書中提到,谷文昌走遍了東山的大小山頭,詳細記錄每一個沙丘的位置,和村干部、老農民促膝長談,制定了“筑堤攔沙、種草固沙、造林防沙”的方案。他還找到了能夠抗風沙、抗干旱、抗鹽堿的樹種——木麻黃?!翱匆娔韭辄S,想起谷文昌”,現如今的東山縣木麻黃遍地,林地面積已達1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6%,綠化率達96%。
作者始終把谷文昌放到具體工作、生活的矛盾沖突中加以刻畫。書中提到,解放初期,剛到東山就任第一區區委書記的谷文昌就面臨著一個非常特殊的問題。國民黨軍隊潰退時從島上抓走“壯丁”4700多人,其家屬、姻親關系遍及全島。能不能為他們摘掉“敵偽家屬”這頂帽子?只要是為老百姓好的事情,再難也要做,谷文昌向縣委提出建議:“共產黨人要敢于面對實際,對人民負責。國民黨造災,共產黨要救災?!笨h委最終決定:把“敵偽家屬”改為“兵災家屬”,對他們政治上不歧視,經濟上平等相待,困難戶予以救濟,孤寡老人由鄉村照顧。一項德政,十萬民心。這些家屬對國民黨恨之入骨,對共產黨親上加親。曾經真情書寫過谷文昌事跡的著名作家霍達對此評價說:“(這)是中共東山縣委在特殊歷史時期,對黨的統一戰線思想和政策的創造性發展,并且取得了經得起實踐檢驗的成果,這在中國革命歷史上,在全國范圍內,都是獨一無二的?!?/span>
書中還通過修筑海堤這一件事,對谷文昌堅持人民至上的精神做了進一步的深入刻畫。東山島地處福建東南海域,與大陸的最近距離只不過五六百米,但水深浪高,千百年來舟覆人亡的慘劇時有發生。世世代代的海島人,都盼望著能修一條海堤,把東山與大陸相接,使孤島變成半島?!叭嗣竦男枰褪俏覀兊墓ぷ?。我們要敢闖新路,勇往直前!”谷文昌隨后為修筑海堤做了大量論證勘察工作,在施工過程中還和大家一起刨土、運石頭……1961年6月,當海堤竣工,天塹變通途,東山人民孤島變半島的美夢終于成為現實。谷文昌堅持人民至上的理念通過這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個個鮮活的場面描寫,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自20世紀70年代末,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時代強音,徐富敏創作了大量優秀的報告文學。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多為太行山兒女中的先進典型,烙印著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地域特色。此次創作《谷文昌:人民至上》,河北籍作家徐富敏的目光首次跟隨“太行山走出的好兒女”谷文昌來到了遙遠的福建省東山縣,這既打破了他慣有的地域視角,也為作家筆下的太行山先進人物譜系增添一抹新彩,延續了作家明確、堅定的創作方向。
當代作家、首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邢軍紀認為,谷文昌精神是我們永不過時、無往不勝的精神淵藪。徐富敏將谷文昌的事跡窮盡精微,除了他寫作意義上的突破,還體現了他敏銳的判斷力和作家的歷史責任感?!豆任牟?span>:人民至上》是一部中國共產黨領導福建省東山縣人民戰勝風沙、筑綠長城的偉大英雄史詩,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這一宏大的社會主題。